Back to All Events

|透明未來The Future is Transparency|梁康勤 Niko Leung


The Future is Transparency
透明未來

梁康勤 Niko Leung

niko800.jpg




–––––––––––––––––––––––––––––––––––––––––––––––––
時間|2018/3/3 (六) - 4/15(日)
地點|朋丁pon ding 三樓
地址 |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開幕|2018/3/3 (六) 3pm 設計師導覽
飲品贊助: 完莓主義perfectionism,原蔬養生舒食
–––––––––––––––––––––––––––––––––––––––––––––––––



「沒有被載體的載體,如同沒有靈魂的軀殼。 一個個不透明與透明的器皿,乍看是展覽的主角,起初卻是希望成為器中物的畫布。」

–––––––––––––––––––––––––––––––– 梁康勤Niko Leung




複合式藝文空間朋丁pon ding即將於2018年3月3日推出〈The Future is Transparency 透明未來〉,展出香港設計師梁康勤Niko Leung(以下簡稱Niko)於日本有田幸樂窯燒製的瓷器、以及與台灣春池玻璃合作的壓模、口吹玻璃器物,引導大家從產品製程端去重新思考「物盡其用」及「回收」的概念,思考日常消費和資源取用之間的關係;展覽期間也將開啟「器皿+食物」的展覽體驗,與台灣在地注重食物本質的店家合作,推出一系列飲食特別企畫。



▓ 關於透明未來

來自日本九州佐賀縣,這一批注重色彩、造型、紋理的有田燒陶瓷作品<Niko Kouraku 16>,承襲傳統工藝,也同步注入了創作者突破傳統的想法。有天,來自Niko的一念:若是將這批器皿換作玻璃材質,會是什麼樣的光景?玻璃具有穿透性的透明質感,不僅增添了更豐富的視覺變化,100%可回收的玻璃原料特性,也帶來了深一層的思考。

對Niko來說,器皿從來不只是為了自身而存在,它們更像是態度謙卑的乘載者,襯托器中物件的質地,彼此相得益彰,這也是她作為設計師自始至終所抱持的一份心意。

來自香港的Niko過去在荷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陶瓷廠皇家馬肯陶瓷(Royal Tichelaar Makkum)工作過一段時間,也曾在中國景德鎮實習,在工作場合中她見識到陶瓷工業在大量製造的生產線背後,因不可逆的製程讓品質不良的產品只能變成廢棄物,陶瓷生產某種程度變成浪費資源的惡性循環,這讓熱愛陶藝創作的Niko開始不斷反覆思考創作的意義,甚至有一年的時間不曾踏進製陶工作室。

直至2016年,基於好奇日本陶瓷工藝的製程,Niko前往日本有田,在擁有150年歷史的幸樂窯德永瓷廠(Kouraku Kiln)駐廠一個月,她與當地優秀的陶瓷匠師合作,將自己的設計,透過有田燒的工藝技術與美感呈現。運用批量生產的陶瓷技法,從塑型到釉料,透過器皿細緻內斂的變化,希望和使用者一起探索器皿與食物搭配的各種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每件作品都是手工倒模、燒製及上釉,並堅持每批以極少量製作,不過度生產造成資源無謂的消耗浪費。

而鑒於陶瓷本質燒成後無法回泥重用,Niko因此進一步注意到可以百分之百回收的玻璃,並與在台灣耕耘回收玻璃已久、提倡循環經濟的台灣春池玻璃合作,推出<Niko SpringPool 18 >,作品中呈現壓模及口吹玻璃之工法,並藉由玻璃的穿透性呈現食材的純粹本質。



▓ 梁康勤 Niko LEUNG

創作不限於陶瓷,而且自我定位為「橫跨設計、藝術和教育的創作者」。然而,她的確跟陶瓷很有緣分。Niko在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並非專攻陶瓷,但曾在中國陶瓷之都景德鎮和歐洲陶藝中心(European Ceramic Work Centre, EKWC) 實習和駐場,畢業後又於荷蘭建築陶瓷廠皇家馬肯陶瓷(Royal Tichelaar Makkum)工作。在荷蘭的七八年,是她藝術生涯的啟蒙時期。她受義大利設計大師布魯諾・穆納里(Bruno Munari)啟發,Niko對於「不確定、協作和可能性」感到著迷。

http://www.nikoleung.com/



-
展期間相關活動將陸續上線
任何詢問請email至:hello@pon-ding.com



-
朋 丁 pon ding

10441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
No. 6, Ln. 53, Sec. 1, Zhongshan N Rd.,Taipei 10441, Taiwan
+886 2 25377281

pon-ding.com
fb: pondingspace
insta: @ponding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