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 丁 pon ding

View Original

|豪華在哪裡|採訪創作者 紅林工作室


‍Out of the tree of life I just picked me a plum.

You came along and everything's startin' to hum.

Still, it's a real good bet.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

節錄自 Frank Sinatra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

- ‍‍‍‍‍‍ ‍‍

與創作者(她這樣稱呼自己)紅林的合作過程中,腦袋中時常浮現「信手拈來」這幾個字,不管是一開始的方向討論、展名發想,還是開展前後各種關於佈展與訊息傳達的討論,她看起來像隻一派輕鬆的小蜜蜂,在規畫好的代辦事項中穿梭,時不時蹦出個神來之舉,宛如這句成語的代言人。



帶著幾個問題,來到紅林的工作室;尚未進入正題,就看她伴著室內充足採光、興致勃勃地介紹:「這次的畫作裝裱是像這樣,我們在這裡把原畫用噴膠固定到底紙上、為了把紙張貼平整,需要用到『馬連』,但因為手邊沒有就現場自製了一個!它很可愛吧!」

** 該馬連在畫面左上,《是笨蛋吧》一書的前方。


她的自出版文庫本《豪華論》伴隨著在朋丁的個展〈豪華在哪裡?The best is yet to come.〉同步發表。
‍‍‍‍‍‍
‍‍‍‍‍‍相較於第一本《椰子夢》的薄荷青草綠、第二本《是笨蛋吧》的嫩粉紅,第三本選了稍微曖昧一點的黃。

她解釋:「想選擇能夠呼應豪華的黃金色,但又不想那麼絕對,所以在CMYK色比中多加了5%的C / 青色,讓黃中稍帶一點點綠,也讓三本放在一起時仍保有系列感。」,「像之前二本書的封面色,都是選定Pantone指定色後、再把它調整透明度到10%。」紅林在說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大概都是這樣,好像沒什麼困難地就完成了決定。

她在展覽準備期間提到幾次:「我希望我的展覽保有一種DIY的感覺。」

她耗費整整兩天在朋丁頂樓噴漆完成的大片金漆帷幕,在現場集眾人之力與智慧豎起展開;也上網搜羅一整批已有年代的舊畫框,並為它們一一描補金漆;跑了幾趟布市,在展場鋪設了紅毯與門簾,然後剪了亮閃閃的卡典西德碎紙花,灑在展場地上。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呼應某些俗常的、對於「豪華」的認定,但她的手法,卻是充滿手作感的溫馨與奇趣,可愛到你會忍不住也配合地代入各種情境,一邊覺得好笑的同時,各種想法開始在心裡發酵:原來豪華不只是原本字面上的那個意思。

紅林說,這個展覽要提供的不是豪華,而是「豪華在哪裡?」這個問題。當我們試著回答,才會發現豪華這題是需要想像力的。

不過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的,還是是她主張DIY的用意。是因為「即興」在她的創作裡面是很重要的元素嗎?

「即興是訓練而來的自由。」紅林很快就給出這個答案。她說自己也許乍看隨和隨性,「但我不可能做出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即興對我來說,是在可預期的範圍之內,保有一點點的不可預期。」

這個話題一發出,突然開啟了回憶開關,紅林笑笑說自己大學時候整天待在吉他社,吉他練得不怎麼樣,倒是慢慢發現自己很會聽吉他,尤其喜歡聽freestyle的作品,那裡面有很多是自學者經過好一段紮實地自主練習才能夠隨性表現的東西。

「畫畫也是,我小時候可是練好練滿的!」從小家中每一個人都很會畫畫,媽媽在出版社負責繪本相關工作,畫淑女畫,爸爸從事營地景觀規劃,兩個哥哥也畫得很好;會畫畫在這個家中從來不是什麼稀奇事,身為老么的她反而常感到被「技術霸凌」的壓力,所以國小的時候,沒事就在家裡自己苦練,甚至為了證明自己(或是炫技),曾經想辦法在一張畫作裡用上所有知道的繪畫技巧。

聽起來有點荒唐,但或許是有經過這一段自主訓練的日子,才會成就紅林現在的樣子:以看似純真的視角與文字,拿捏各種入世的思考。

幾年前紅林也沒有想過自己現今會成為以畫畫為主要活動的創作者,她細數過去影響自己的日子:大學吉他社、與打開當代成員一起設計兒童藝術課程、與書店下北沢世代一起做展覽等等,「每個過程就像待在社團一樣,一群人一起花時間把事情完成。」她這樣回想。

當時她參與下北沢世代做的一檔〈WE BOOK ME〉企画展,發行了一本小書,裡頭下北沢介紹了他們所關注的創作者,並以獨到精準的文字告訴讀者那個人在做什麼,書的後半部則收錄了紅林當時的畫作。

「我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意識到『編輯』這件事的。」這是紅林開始有系統地去思考做書、創作這件事情的開端。「編輯就是透過觀眾角度,經過細膩的觀察,去看對方正在做的事情;透過編輯,我對於創作要『怎麼做』,才開始有了想像。」

當時下北沢世代將她描述成「脫力系」畫家,這個詞也恍恍然在她心中發了芽,開始有意識地去看待自己作品在他人心中造成的迴響。

因為這檔展覽,她受到東京Commune Gallery引介,在日本舉行了首次個展〈you are diamond〉,隨後她也數次參與了日本攝影家川島小鳥的展出,擔任他的〈明星〉寫真展佈展協調之外,也提供創作;他隨性、自由但精準的呈現方式,在紅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兩人也陸續合作至今,「小鳥每次佈展都很自由,以很直覺的方式將作品上牆,但照片反而因此充滿了能量。」

前面說到豪華是需要想像力的,更精確一點來說,紅林認為這是一種對於生活的想像能力,她也想知道大家認為什麼樣的生活是有價值的。

她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大家對於豪華的想法,除了畫下大家的意見,她也畫下了自己的論點。

如同《豪華論》書裡所提及「豪華是很看人的」,她在展前寫下:「人人有屬於自己的豪華,它不需也不應被任何人定義,不過至少可以試著思考(想像)自己的豪華,換句話說也就是試著思考和想像自己生活的價值,這就是我期待這件作品和大家討論的。」

展覽的最一開始,有張踩著樓梯上樓的畫作,從1970年代開始往上,逐漸地增加年歲,她的意思是:每一個時期階段的自己,都是豪華的,並且正是有了過去的自己存在,才能成就現在的豪華。

也許豪華就是要花點時間,才從細節裡提煉出來。

最後再引述Frank Sinatra的歌詞:

You think you've seen the sun.
But you ain't seen it shine.

你以為你已經見過了太陽,但可還沒看過它真正閃耀的樣子。

好戲還在後頭呢,the best is yet to come!